技术大咖、紧贴市场||刘栋良博士的转型之路

Date | 2021.11.30

刘栋良 卧龙电驱全球中央研究院副总裁,浙江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博士,电气工程博士后。

刘栋良博士自2005年加入卧龙以来,先后担任卧龙技术中心伺服技术负责人、卧龙伺服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电机控制本部副总经理、EV事业本部副总经理等职,现任卧龙全球中央研究院副总裁。

刘博士入司后一直从事电机及其控制、交流伺服技术、控制理论、电力电子技术方面的科研及产业化工作,带领公司研发团队取得了10多项发明及实用专利,培养了一大批科技骨干,为了让技术更好匹配市场,他主动转型硕果累累。

刘栋良博士一直强调:研发产品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因而需要着力推进产品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伺服电机是工业机器人的动力系统,一般安装在机器人的“关节”处,是机器人运动的“心脏”。20世纪90年代末,刘博士看到国内交流伺服电机及其全数字式伺服驱动器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商品化和批量生产能力。在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上,85%的伺服电机是外资品牌。因此,刘博士暗下决心,要为机器人安装上带有卧龙标志的“中国心”。

2006年,刘博士带头研发的交流永磁伺服电机与全数字化伺服驱动器产品通过国家电控配电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实现了全数字通用交流伺服系统产品的产业化。目前,该产品广泛应用于纺织机械、包装机械、数控机床等行业。

刘博士直击市场,瞄准痛点,领导团队进行技术创新,攻克难题,实现了研发产品的落地生产,为卧龙创造了良好的收益。

2012年,刘博士开始锁定新能源光伏产业。通过对分布式光伏系统结构、电网特性、光伏安全运行及光伏逆变装置的研究,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多种规格的光伏并网逆变器,并顺利通过多项国际认证。目前,除国内市场外,卧龙的光伏产品已成功销往欧洲、澳洲等海外市场。

卧龙在北美市场谋划布局中央空调器ECM产品以后,刘博士随即组建团队开展市场产品调研。该研发团队融合了卧龙全球技术力量,经过两年的技术攻坚,成功开发出多款行业领先的系列产品,能效等级达到国际顶尖的IE5水平。2020年,该产品在美国获得电机驱动核心知识产权发明专利授权,此产品噪音极小,能根据室内人数的增减变化风力,使人体始终保持舒适的感觉,当前已成为全球市场的“新宠”,未来将广泛应用于5G、精密空调、工业通风、轨道交通等领域。

2017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而卧龙EV事业部客户结构较为单一。为了紧紧抓住市场机遇,更好的将客户、技术、制造紧密连结,集团将刘栋良博士调入EV从事市场开拓工作。通过分析调研,刘博士推动落实了EV测试中心建设,梳理提炼出需要聚焦的目标客户,并按乘用车、客车、物流车等不同车型制定了差异化的市场开拓模式,出席高端论坛演讲让更多客户了解卧龙产品的优势。通过3年的努力,EV的乘用车成功进军吉利、北汽等众多主力客户,客车则与宇通达成合作,客户结构持续优化。

刘博士常说,产品研发的宗旨就是服务于客户、服务于市场,只有让研发出来的产品走出实验室,并获得市场认可,才算是研发流程真正意义上的闭环。正因如此,刘博士逐渐完成了从技术研发者向市场管理者的转型。

基于责任担当,2020年中国宣布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愿景。众所周知,电机是全球最主要的动力系统,推进电机产业双碳战略意义非凡,为此,卧龙积极推动电动船舶、电动航空、永磁直驱化的市场与产品布局,刘栋良博士作为领导者之一,参与其中。

2021年初,针对电动化大交通的趋势,刘博士对细分市场开展了为期半年的调研,制定了电动航空“小、中、大”的产业化路径及技术路线,并领衔成立了电动航空项目部,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快速产品研发,顺利完成了样机试制、样机测试和样机交付。通过一年半的时间,实现高速启发一体机、物流无人机、商飞预研项目等产品开发。同时刘博士还牢牢抓住卧龙电机的优势,联合民航局,牵头编写CS-23部H1801的标准与技术规范。

“志当存高远、敢为天下先”,刘博士着眼宏观,把握市场趋势,突破舒适圈,率领团队向电动航空新领域迈进的实践,生动诠释了这句话的内在涵义。

“树的方向,由风决定;人的方向,由己决定”,刘栋良博士不受思维定势的局限,明确努力方向,成功地由技术专家转型为市场专家,并走向管理者的角色,可谓一路创新思路、一路奋斗拼搏,一路硕果累累。